精神官能症,包括恐慌症、焦慮症、憂鬱症、強迫症
非為重症的精神病,治療效果很好。

 

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身心科  李俊德主治醫師

 

所謂的「精神疾病」,是指出現精神心理的困擾,而且影響了當事人的人際關係與工作表現。一般而言,「精神疾病」,也包括較狹義的心理困擾,大致上可分為兩大類,一類為重型的精神疾患(又稱為精神病,如精神分裂症),一類為輕型的精神疾患(包括精神官能症、身心症、睡眠障礙、環境適應障礙、飲食疾患….等等)

 

精神官能症,是屬於輕型的精神疾患,並不是較嚴重程度的精神病。最常見的精神官能症,包括恐慌症、焦慮症、憂鬱症、強迫症。近幾年國內學者所做的大型統計,發現國人有精神官能症現象者,高達百分之二十五,換言之,目前台灣二千多萬人口中有五百萬人曾有此困擾,而且此症有逐漸增加的明顯趨勢,有些人雖然沒有達到精神官能症的診斷標準,但是在充滿焦慮與高度競爭的台灣天空下,幾乎大多數人會在某一段時期出現類似精神官能症的症狀,他的普遍情形與嚴重程度,就好比我們的身體產生的腸胃炎、氣管炎一樣。在台灣封閉而壓抑的心靈世界,若是得了腸胃炎、氣管炎肯定會得到很多的關懷,若是為精神官能症所苦,不是被誤解為無病呻吟,就是做遍了身體檢查苦無答案,很多人不知道該到何處求診,也有很多人怕到精神身心科求診而被冠上標籤,這樣子的偏狹想法,著實令人擔心。我們不禁要疾呼:精神官能症不是精神病,在精神身心科可以獲得很大的幫忙。

 

精神官能症的臨床特徵,精神上表現出過度的焦慮及憂慮,也出現身體官能上的症狀,此為其命名的由來。常見的身體官能症狀,有心跳快、心悸、呼吸困難、胸悶、頭痛、頭暈、消化不良、腹瀉或便秘、頻尿、冒冷汗、手腳顫抖、全身酸痛疲勞、口乾舌燥,擔心自己會死亡,害怕自己會發瘋;精神心理上容易焦燥、坐立不安、鬱悶,注意力無法集中,甚至對以往喜歡做的事現在都起不了興趣,對未來感到悲觀,過度自責,感到無助。患者通常先求助於醫院的內科,接受了相關的檢查,結果都被告知正常,沒有明確的身體疾病診斷能解釋他所承受的痛苦。他更擔心自己不知得了什麼怪病,醫師只是安慰他要放輕鬆、不要緊張,家人不是跟著心疼就是誤解他為無病呻吟,他想振作總是欲振乏力,這樣子的無助感讓他對自己失去了信心,不想和別人接觸,感覺工作能力漸漸不如從前,他發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退化了,他從生活的自我封閉到心靈的自閉,以上這樣子幾近半殘廢人的痛楚,常常是臨床上很多精神官能症患者的寫照。

 

臨床上曾經有一位個案是這樣子的,這位三十多歲婦人,原本個性較敏感、神經質、要求完美而且固執,在承受長期工作與家管的壓力下,近半年來變得更容易焦慮,丈夫出門就擔心發生車禍,害怕兒子上學破綁架,擔心兒子變壞,看到電視報導災難事件,就很擔心也發生在自己及家人身上,身體一不舒服就害怕自己得了重症,這位患者因為過度的緊繃,還常常出現心悸、胸悶、呼吸困難、腹瀉及頻尿,容易發脾氣,整個人神經緊張,自己覺得快發瘋了。之後,個案也出現心情鬱悶、食慾差及失眠,感覺快樂不起來,明顯的負向思考。起初先到神經內科、心臟內科及腸胃內科,做了心電圖、胸部X光及抽血等相關的檢查,但結果都正常,而後經轉介到精神身心科門診,經診斷為「精神官能症」(合併焦慮與憂慮疾患),醫師給予藥品(抗焦慮劑,抗憂鬱劑),參加團體心理治療,而且參加戶外行為治療,經過約三個月完整的藥物治療、團體心理與行為治療後,症狀不但明顯改善,而且這位病友從治療中了解到個性與壓力是發病的重要因素,也從改變想法與個性上獲得心理成長,從原本的孤獨病家變成了生活大師。

 

官能症的病因,通常包括個性、壓力、體質三大因素。平常的個性想法上,往往呈現太敏感、急性子、完美主義、太固執、好勝,其中的敏感、急性子與完美主義更是常見;幾乎每位患者都累積了長期的壓力,壓力的爆發也促發了症狀;體質上,本就較別人敏感,通常出現自律神經失調,管理情緒的腦部荷爾蒙(血清素)也容易失調。體內腎上腺素的升高,也是恐慌焦慮症的很重要原因。

 

精神官能症的治療,如同以上個案所接受的藥物治療、團體心理治療及行為治療,是最完整而快速的治療。以下簡介治療內容:

 

1.  藥物治療最常見的藥物有抗焦慮抗恐慌藥(Xanax, Rivotril, Ativan)、抗憂鬱抗恐慌藥(Tofranil, Aurorix, Prozac, Seroxat, Zoloft…),這些藥物能修正自律神經的失調,用來減輕自律神經的緊張,使得自律神經系統趨於穩定,也使得管理情緒的腦部荷爾蒙(血清素)達成平衡狀態。

 

2.  團體心理治療:精神官能症患者當生病了,更加沒有信心,常常認為自己好不了。其中的恐慌焦慮症患者,因為莫名的心悸、胸悶、吸不到氣、恐慌感,深怕自己快死了,常擔心自己得了心臟病與高血壓,害怕自己會發瘋。經由團體心理治療,提供心理的支持,找回信心和希望,學習管理壓力,學習肌肉放鬆方法,修正對於疾病症狀的錯誤認知,知道這些痛苦只是身心不舒服的陣發性症狀,了解這個病不會死不會發瘋。大伙兒同舟共濟,互相扶持、鼓勵,不但探討自己問題的來源,並且學習如何去處理問題,也追求心靈的成長。

 

3.  行為治療:恐慌焦慮症患者,因為害怕再發作與擔心發作時無法獲得救援,而容易合併有懼曠傾向,例如有些人害怕上高速公路,有些人害怕坐火車、大巴士、飛機,有些人不敢上百貨公司,有些病友甚至不敢獨自一個人外出。憂鬱症患者,總是把自己關在黑暗的角落。藉由郊遊行為治療,不但克服了害怕的行為,而且達到放鬆減壓的功效。

 

精神官能症,非為重症的精神病,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患。治療精神官能症,藥物治療能減少身心的干擾症狀,團體心理治療幫助喚回信心與希望、提供對疾病的正確認知,行為治療能修正害怕的行為,經由以上三項完整的治療,而改變成較具彈性的個性及學習壓力處理才是根本的治療之道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nlung 的頭像
    hnlung

    心理健康資訊補給站

    hnl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